图片

李逵劈鱼棋牌游戏_捕鱼达人手机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思辨

来源::未知 | 作者:李逵劈鱼棋牌游戏_捕鱼达人手机版-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出自《五柳先生传》一文,作者是“不慕名利”的东晋著名隐士陶渊明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读书,但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也就是告诉读者读书不必强求系统地深入地把握,只求在书中会己心、惬己意、怡己性、娱己情即可。
        但许多人对这句话中的“不求甚解”的理解分歧很大。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书籍浩如烟海,读书必须“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不求甚解”地读完一百本书,不如“细嚼慢咽”地精读一本书。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殊不知,双方的“断章取义”必然会带来理解上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觉得必须把“不求甚解”这四个字放在“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一个意境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句子里来解读,才能够真正把握“不求甚解”的意义和价值!
        一、从阅读兴趣上来讲,阅读追求的是“我要读书”,不求的是“要我读书”
        陶渊明先生所说的“不求甚解”其实是有前缀的,那就是“好读书”。这句话的意义就在于:有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我要读书”还是“要我读书”。“我要读书”和“要我读书”虽仅仅是词序的稍微变化,却带来了阅读的两重天。不管是古时的陶渊明还是今天的我们,对于读书,求的是“我要读书”,不求的是“要我读书”。我们与其提倡“不求甚解”,不如提倡“好读书”。“只要愿意读,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一个“好读书”的人,他会为淘到一本绝版的好书而欣喜若狂;他会因为书中一个情节而如醉如痴;一个“好读书”的人,他虽不死抠字眼,但每每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致于把自己读到书中去了,把七情六欲读出来了。不管是那些读得“凄凄惨惨、哭哭啼啼”的,还是读得“义愤填膺、拍案而起”的,抑或是读得“眉开眼笑、嗤嗤而笑”的,总是读得心领神会,欣然“废寝忘食”。对于这样的嗜书如命的读者,如痴如醉的读者,欣喜若狂的读者,读书“求不求甚解”,对于他已毫无意义。对于“不好读书”的人,既然不读书,就根本谈不上“求不求甚解”了,也就无所谓有没有意义了。
        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愿读书的人,一个视读书为必需、宁可不吃饭也要读书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书伴随他的日子里,同时伴随着的是收获、是快乐、是成熟,而这个收获、快乐、成熟的漫长过程中,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的寂寞时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时刻。 
        二、从阅读过程上来讲,阅读追求的是“无数次的感悟积累”,不求的是“一口吃个胖子”
        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除了有一个“好读书”的前缀外,还有一个后缀,那就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脱离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去谈“不求甚解”的做法是不可理喻的。对“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会意”、“欣然忘食”等字眼,却忽视了“每……便……”这一个关联词,尤其忽视了“每”字。“每”字之义可解为“每次,每逢”(古汉语常用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既然“每”字有“每次,每逢”之意,也就是说,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的次数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
     陶渊明不慌不忙地读着,兴味深长地涵泳着,不急不躁地思量着,未晓之处泰然地放过。因为他知道阅读是不能也不会“一口吃个胖子”的,书山之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学海之舟要一篙一篙地划,慢慢地走,愉悦地欣赏,沟沟坎坎绕过去,一次阅读一次会意,次次阅读次次会意,“此次会意”精妙于“彼次会意”,“无数次的感悟式积累”,不是“甚解”胜过“甚解”。
        三、从阅读目标上来讲,阅读追求的是“己甚解”,不求的是“他甚解”
        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说对于那些暂时读不懂的地方不要“死抠住不放”,可以先放一放。只要“好读书”,随着岁月的流逝,切身体验的积淀,“无数次的感悟式的积累”,在“从头读过”的时候,一切都会“会意”的。
        人读书,总是有目的的。消遣也罢,应试也罢,做学问也罢,求官也罢……没有一个读书是为了求糊涂的,都想读个明白、求个“甚解”、图个心里亮堂!
        陶渊明读书,“自娱”也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也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罢……他读书也绝不是图个“难得糊涂”,他的阅读目标仍然是“甚解”,只不过他追求的是“己甚解”,而非“他甚解”,也就是说通过自己一次次的阅读、一次次的感悟、一次次的积累,最后达到阅读的“共鸣”。
        事实上,在相应的阅读层次上,读一次就读懂读透的书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那只能说明根本就没有必要读。好书是通过反复的读才懂的,读同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全解或透的问题,但存在着“新的一次”比“旧的一次”甚解、“这一次”比“那一次”甚解、“一次”比“一次”甚解的问题。只要好读书,会意就一次比一次透,一次比一次全,一次比一次新。朱熹说得好:“……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但需要我们正确地理解、正确地运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要一味地强迫学生读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喊出“我要读书”;也不要做学生的“他甚解”者,要引领学生在书的海洋里“涵泳”,让学生通过自己无数次的感悟积累达到“己甚解”。

李逵劈鱼棋牌游戏_捕鱼达人手机版-app下载

更多关于“教育理论”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