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学生群体特征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受各种新思想、新潮流、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同先前的学生相比,已不再单纯幼稚,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特征。综观现在所带班级学生的种种表现,有以下几种:
其一,表现为个体意识鲜明,敢说敢为,爱争论,不愿循规蹈矩,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意识。但理论素养较差,思想片面,比较偏激。
其二,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凡事较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的感受,较为自私,渴望别人的爱,而又往往只顾自己、不爱别人;赞赏“人人为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却缺乏“我为人人”的内驱力;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关心别人,整体合作意识差;需要别人的理解,而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漠然。
其三,表现为有成才意识,他们崇拜名人,却无吃苦精神,好高骛远。
其四,表现为崇尚正直、厌弃邪恶,但由于自身修养不深,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缺乏免疫力,所以在看待事物上,往往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外来影响。他们当中普遍存在比吃、比穿、比享受等攀比心理,爱赶时髦。
二、中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养成优良习惯的方法探究
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1、明理。明理即明确道理,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端正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明确道理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因此,激发和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网站等宣传工具,采取专题课、讲座、故事会、主题班会、看电影、参观展览、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学习有关知识,寓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于各科教学中。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本身并不是道德品质,而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工具。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每天要用大量时间在课堂上学习各科知识,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特别重要。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要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教给学生有关的方法,寓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实践训练,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2、立标。立体教育目标体系包括纵向、横向、交叉三个方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1)纵向目标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特点和教育目的,确立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2)横向目标体系:将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板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3)交叉目标体系:在学科活动和教学活动、学校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中建立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交叉进行,保证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养成教育。
3、示范。示范,即树立榜样。在学生明确了“为何做”和“如何做”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示范形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一种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其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训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强化训练时可采用以下五种训练方法:一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们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二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种课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班团会、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时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体验;三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快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四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强化学生的卫生防疫观念、科学生活观念以及科学锻炼观念,日积月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五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家庭教育中,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其它情况,同时也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反馈回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得到严格的监督和锻炼。
5、反馈。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正反馈是良性行为习惯养成的评定,它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良好的行为动机,具有强化作用;负反馈是对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评定,它可以用来调节和控制不良行为,使其符合规范和目标,具有矫正作用。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追寻教育本真的行者
- [教育理论] 加强班级管理 提高教育效
- [教育理论] 浅议如何调控课堂节
- [教育理论] 介入多媒体 课堂异彩纷呈
- [教育理论] 改进教学策略 提高复习效
- [教育理论] 浅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教育理论] 让爱在教育教学中传递
- [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改革要追求本真
- [教育理论] 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场
- [教育理论] 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