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道家思想作为华夏2000余年传统思想文明内核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选取古今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通过分析其造型语言及造型理念,从意象雕塑方面展现出道家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思想 意象雕塑 创作 表现
道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派之一。与儒家浓郁的人伦色彩相比,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提倡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等思维方式,也使得其与艺术创作思想有诸多的交集。尤其是国力较为昌盛的汉、唐时期以及当代的意象雕塑较为明显。比如,汉朝将军霍去病墓的“马踏匈奴”“伏虎”“跃马”(图1)等石刻雕像,按照原石自然的形状、纹理、材质稍加雕琢,以强调关键部位、概括其他部位甚至省略的浪漫主义写意造型方法,既突出了雕塑的神态和动感,又使得塑像群与周边环境、大自然相协调,从而构筑“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举世名作。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等。道家意象思想主要集中记载于《道德经》《庄子》以及《列子》等著作中,其在意象雕塑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法自然的创作观
《老子》第二十五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老子这种崇尚自然,顺乎自然的理念,对于其后的意象雕塑创作影响十分深远。
由吴为山教授创作的《孔子》塑像(图2)与《跃马》雕像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孔子》塑像以洗练、概括的造型语言,选用“块面结构”的表现方式,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块面的山石形态之中,大气磅礴,与国家博物馆及长安街相互映衬,展示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其大气的造型方式的选择与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是非常契合的。其次,吴为山又将纪念碑元素融入塑像本身,既体现雕塑本身的历史凝重性,更增强了孔子仁义道德教化形象的历史丰碑感。“山石形态”“块面结构”“纪念碑元素”等都是意象雕塑在造型空间上对于“追求自然”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再如由钱绍武教授创作,耸立于河北唐山大钊公园内的《李大钊》雕像,也是选取“块面结构”的创作手法,融入纪念碑式创作元素,只以寥寥数笔线条和整体的块面设计,彰显了李大钊这位学者型革命家的风骨和气度。
二、虚实相生的创造观
虚实相生的创造观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老子《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诚然,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在意象雕塑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吴为山创作的《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与《秦始皇》雕像均是从实处落笔,凭虚处传神。《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融面部的“实”和衣纹的“虚”于一体,将悲欣与虚实对应,构筑了“道”与“器”两方面的虚实相生。
再如,西安美术学院陈云岗教授的作品《宁为玉碎》雕像(图3),借鉴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实表现与留白,留白区域让人回味无穷,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虚实对比的经营。
三、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观
在艺术表现中,西方人总是试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比如通过发达的解剖学等科学知识体系,完善写实技巧,强调人定胜天的理念。而东方先辈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分子,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统一体。庄子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家的这种和谐、和平的思想观对意象雕塑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吴为山的《天人合一——老子》雕像,上半身如磐石,下半身的衣纹处理如流水一般,整个雕塑采取“山”“石”造型手法,与周边环境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主轴线北端,由雕塑家潘鹤创作的《无名烈士》雕像(图4)的造型采用无底座艺术的表现形式。雕像本身的花岗岩材质与绿色的草坪以及无基座更贴近大地的表现方式,将天、地、塑像三者形成有机统一体,和谐、统一而自然。
四、得意忘言的艺术观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老子看来,语言只能够描述“道”的部分,而“道”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又高于万事万物,是不能够说清楚的。道家这些得意忘言的思想,与艺术大师齐白石提出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创作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吴为山的雕塑《齐白石》(图5)正是对这一造型理念的准确解读。该雕像不是生活中的齐白石,却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齐白石——瘦削的脸庞、长须披洒,长袍如瀑布般飘洒,还有那呈现“S”形曲线美的拐杖。吴为山以泥当笔,抑扬顿挫,如大写意水墨画般塑造了一代中国画大师的灵魂。
总之,道家以“道”的形式来指导人们的思想,这无疑对中国意象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这些众多优秀的意象雕塑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在经济发展脚步越来越快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越发显得珍贵和必要。
参考文献:
[1]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张松辉.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3]付粉鸽.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詹石窗,谢清果.中国道家之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黄宗贤,吴永强.中西雕塑比较[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 > 艺术理论 > >
浅谈道家思想对意象雕塑创作的影响
来源::未知 | 作者:李逵劈鱼棋牌游戏_捕鱼达人手机版-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城市生态住宅设计”
- 下一篇: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态的应用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艺术理论] 简析中国艺术审美之含蓄美
- [艺术理论]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
- [艺术理论] 浅谈计算机美术设计与传统
- [艺术理论]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
- [艺术理论] 试析GUI设计中图标元素的
- [艺术理论] 浅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
- [艺术理论] 技术与机械制造的抒情形式
- [艺术理论] 小说到电影的演变探讨
- [艺术理论] 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浅析
- [艺术理论] 促进“人生艺术化”
- [艺术理论] 现代标志的汉字设计传承
- [艺术理论] 论洛可可艺术风格
- [艺术理论]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
- [艺术理论]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城市生
- [艺术理论] 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
- [艺术理论] 浅谈做打响“中国设计”的